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除常规的体检之外,应特别注意足部的体征:如患者的行走步态、有无足部的畸形如鹰爪足和足趾外翻、肌肉萎缩、胼胝;皮肤的温度、颜色和出汗情况,观察皮肤有无水疱、裂口和破溃等;检查足部皮肤对温度、压力和振动(音叉振动觉)的感觉情况;触诊足背动脉有无搏动减弱或消失,在动脉狭窄处可闻及血管杂音;仔细叩诊腱反射如膝反射和踝反射等有无减弱或消失。
1.症状 本病初期,病人多有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水肿,继之出现双足袜套式的持续麻木,多数可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出现患处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夜间或遇热时加重,鸭步行走或倚杖而行。有些老年病人伴有严重肢体缺血史,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2.体征 病人下肢及足部皮肤干燥、光滑、水肿,毳毛脱落,下肢及足部变小。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性水疱、瘀点、瘀斑、色素沉着,肢端发凉。抬高下肢时,双足发白;下垂时,则呈紫红色。趾甲变形、增厚、易脆、脱落等。肌肉萎缩、肌张力差。常见足畸形、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呈弓形足槌状趾,足趾过伸如爪状。足背动脉闭塞时双足皮色青紫,搏动极微弱或消失,有时于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管杂音。肢端感觉迟钝消失,音叉震动感消失,跟腱反射极弱或消失。
足部慢性溃疡时,足跖部,跖骨头外形成圆形的穿透性溃疡。有时出现韧带撕裂,小骨折,骨质破坏,并有夏科(Charcot)关节。干性坏疽时,全足、足趾干枯、变小,皮肤光亮、变薄,呈淡红色,趾尖边区可见有为数不等的黑点、黑斑。湿性坏疽时,足部发红、肿胀、皮肤破溃,形成大小、形态深度不等的溃疡或脓肿,皮肤、血管、神经、骨组织坏死。
3.临床上根据糖尿病足病变的程度分为6级,见表1。
4.根据糖尿病足病损其局部的表现常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3种类型,见表2,图1~13。
(1)湿性坏疽:多发生于较年轻的
糖尿病病人。由于肢端动脉和静脉血流同时受阻及微循环障碍、皮肤创伤、感染而致病。病变多在足底胼胝区、跖骨头或足跟处。病变程度不一,由浅表溃疡至严重坏疽。局部皮肤充血、肿胀、疼痛。严重时伴有全身症状,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恶心、
腹胀、心悸、尿少等
菌血症或毒血症表现。
(2)干性坏疽:多见于老年
糖尿病病人。下肢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肢端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
血栓形成、闭塞。但静脉血流未受阻。局部表现足部皮肤苍白、发凉,足趾部位有大小与形状不等的黑色区,提示趾端微小动脉栓塞,足趾疼痛。干性坏疽常发生在足及趾的背侧,有时整个足趾或足变黑、变干、变小。
(3)混合性坏疽:同一肢端的不同部位同时呈现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坏疽范围较大,累及足的大部或全足,病情较重。
治疗
治疗:一旦发生糖尿病足之后,在治疗之前应对病情做到尽可能明确的评价:确定病因学;确定类型和程度;体检或多普勒评价血管通畅情况;检查分泌物并及时进行细菌和药敏试验;评价溃疡周围水肿、炎症和坏死情况;X线检查有无骨髓炎和皮下气体;排除全身感染等。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或外科手术。
1.全身治疗 一般包括代谢控制、扩血管、活血化瘀、抗生素的应用(如存在感染)。
(1)代谢控制:主要指良好的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佳不利于溃疡的愈合和感染的控制。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尤其是合并感染等所致的应激可进一步升高血糖,一般需换用胰岛素治疗并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这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血糖应控制在11.1mmol/L以下或尽可能接近正常。
(2)扩血管和活血化瘀,改善组织供血:临床常采用:①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加
丹参10~20ml,静脉滴注,1次/d;②山莨菪碱,一般剂量0.5~1.5mg/kg,轻者口服,重者静脉滴注;③封闭腰2、3、4交感神经,解除下肢血管痉挛;④前列腺素E静脉注射,具有较好的扩血管作用;⑤抗血小板药物如西洛他唑(培达)在抗血小板的同时尚具有良好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对糖尿病足溃疡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其他如
丹参和川芎等亦可辅用。
(3)神经病变的治疗:可应用维生素B制剂,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改善神经功能。
(4)抗生素的使用:糖尿病足溃疡常易继发感染,而使病情迅速恶化,是导致脚坏疽的重要原因,鉴于感染常为多菌株混合感染,且往往合并有厌氧菌感染,一些患者即使存在严重的下肢感染,临床上也可无明显症状和血液学感染的特征。一般在病原菌不明的情况下应给予广谱抗生素和甲硝唑治疗,待细菌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之后必要时再调整治疗。
(5)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血循环和下肢缺氧,可试用。
2.局部治疗 主要包括局部清创术和创面处理。
(1)清创术:尚有一些争议,但多数主张进行充分的清创,对感染灶进行切开引流,清创范围应扩展至有出血的健康组织,切除所有的坏死组织,尽量保护有生命活力的肌腱和韧带组织;口小腔大的坏疽应扩大切口;多囊脓肿应多个切口,保持引流通畅。小的清创术可床边进行,但多数情况可能需到手术室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
局部水疱和血疱的处理应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选用无菌注射器,由水疱低位将其内容物抽出,并在局部涂以2.5%的碘酒以预防感染,局部适当加压使其干瘪。
(2)创面处理:坚持每天换药,局部可应用浸有抗生素、胰岛素和山莨菪碱(654-2)的混合液(如5%生理盐水250~500ml和
人胰岛素40U和
庆大霉素24万U或其他抗生素和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40mg)进行清洗和湿敷,其中胰岛素在局部可改善白细胞的功能、刺激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蛋白质合成,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局部应用抗生素可增强抗感染的效果;山莨菪碱(654-2)局部应用能改善血液循环。白天尽量暴露不包扎,夜间为避免损伤可行包扎;可辅用中药粉去腐生肌,消炎止痛和改善微循环;机械垫衬减轻溃疡部位负重,卧床休息和使用特制鞋等;另外,周林频谱仪或灯泡进行局部照射,有利于保持创面干燥和改善血液循环,每次半小时,每天3~4次;患肢抬高,有利于减轻局部水肿(任何原因的溃疡,只要有水肿,溃疡均不易愈合),必要时辅以利尿剂。近来有报告应用康惠尔糖尿病足系列伤口护理用品(清创胶、渗液吸收贴和溃疡糊等),有助于清除创面坏死腐烂组织,增强局部组织的渗液吸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的吸收。
3.外科治疗
(1)动脉重建术:是治疗大血管阻塞所致肢端缺血或坏疽的重要方法,可使一些患者免于截肢。方法有:①血管搭桥术:血管通畅率约60%,常用的方法是血管旁路转流术,即在正常供血动脉段与病变血管远侧非狭窄动脉之间架设一段自体或人造血管桥,以改善肢体的远端供血;②血管内膜切除术:适用于大血管和局限性动脉阻塞和狭窄;③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对髂动脉闭塞较好;④血管内激光治疗;⑤带蒂大网膜移植术常用于胫前、胫后和腓动脉闭塞症。
(2)截肢术:经保守治疗无效,为了挽救生命而不得已采取的方法,术前最好作血管造影,以决定截肢平面,在不影响截肢平面愈合的情况下,应尽量保留患肢术后的功能及有利于安装假肢。
4.骨髓干细胞移植 骨髓干细胞具有定向分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细胞的功能,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将骨髓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可在局部形成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新生血管,而不会生成其他不需要的组织。2002年8月英国医学杂志首先报道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获得成功。其方法主要如下:在局部麻醉下获取骨髓,然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的分离,目前骨髓干细胞的分离已有成熟技术;最后将分离所获得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到缺血肢体。该方法适用于所有肢体缺血的糖尿病患者(对非糖尿病患者同样有效),从早期的间歇性跛行到晚期的足部溃疡,甚至肢体坏死,一般治疗病程越早效果越好,早期治疗可以缓解或完全解除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可以促进溃疡愈合或缩小等。该方法操作比较简单,疗效较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预防
预防:糖尿病足病为
糖尿病的重要而常见的并发症,诊疗十分困难,防患于未然理应置于首要地位,尤其是有关医师和
糖尿病患者更应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糖尿病足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控制和监测血糖,做到习惯性护足,避免危险因素的损害,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很是重要。借鉴美国
糖尿病学会2006年糖尿病足病的标准预防策略综述如下:
危险因素的甄别:危险因素的甄别对于糖尿病足病的有效预防是至为重要。严密观察
糖尿病史超过10年的病人,这类人群发生溃疡或截肢的危险性更高,特别是在男性病人。因他们血糖的控制常较差。而有关心血管和肾脏的并发症更为多见。必须注意下列与足病密切相关且会增加截肢危险的情况:①缺乏自我保护感觉的周围神经源病变;②在有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下的生物力学的改变;③足底压力增高的证据(在胼胝下的红斑,出血);④下肢骨畸形;⑤存在周围动脉疾病,不同程度多普勒仪测定的压力降低;⑥溃疡或截肢史;⑦严重的趾甲的病变。
1.足部的检查
(1)所有
糖尿病人均应接受至少每年一次的足部检查以及时发现导致发病的高危情况。这些检查应包括足保护感觉的评估、足的结构、生物力学、血管供血状况和皮肤的完整性。
(2)最基本的足部的检查应包括触和望诊的检查、特制的10g尼龙丝及音叉检查。
(3)有一个或更多高危因素的病人应更频繁地评估危险因素的发展情况。
(4)有神经病变的
糖尿病人每次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就诊时都应仔细地检视足部。
(5)低危足也应进行定量的体觉试验,用特制的10g尼龙丝来检查。
(6)对周围动脉疾病(PAD)的首次检查应包括跛行病史和多普勒仪测定的压力,踝肱指数(ABI),因有不少患有PAD的病人是无症状的。
(7)检查足部皮肤的完整性,特别是趾间和跖骨头下面。
(8)出现红斑、局部温度升高、胼胝形成可能为临近破溃的组织损伤。
(9)须注意骨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步态和平衡问题。
2.高危足的预防
(1)远端相称的多发性神经病变是溃疡和截肢的最重要的预兆之一。
(2)尽量维持肝抗胰岛素物质接近正常水平能有效地延缓神经病变的进展。
(3)停止吸烟可以有效地减轻血管系统疾病的并发症。
(4)适时的就诊于足病专家是十分必要。
(5)对有吸烟或下肢并发症史的
糖尿病人要进行持续预防性足部护理及终生的观察。
3.高危足的管理
(1)尽量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为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神经病变或足底压力增高证据的
糖尿病人,应适当地穿用足够软的鞋或运动鞋以便使足底压力得以重新分配,并保持良好的通气性。
(3)病人应接受足部感觉丧失的知识教育和学习其他替代检查方法(触诊和望诊),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的足病问题。
(4)胼胝应由足病专家或有经验的或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用解剖刀清理。
(5)有骨畸形,如槌状趾、显著增生的跖骨头和 囊炎(大趾内侧的炎肿)等病人,可能需要更宽松的鞋类。
(6)末端骨畸形的病人不能用商用治疗鞋类时,可能只能用专门定制的特殊鞋或最好是专用的糖尿病足病预防靴。
(7)建议有明显跛行或ABI值明显下降的病人做进一步的血管评估,然后考虑采用锻炼、内科或外科介入治疗。
(8)有足部溃疡病史的
糖尿病人应当做病理基础的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处理病足。
(9)皮肤较薄时,例如皮肤皲裂和癣应给予积极治疗,以避免其恶化。
(10)对于已有足溃疡和高危足,特别是既往有溃疡或截肢史者,建议采用多学科防治方法。每天均需做自我足部检查。
4.病人的教育
(1)应根据有
糖尿病和高危足病病人的危险因素及其适当的管理策略,普及相关知识。
(2)获取评估基本病情和护理训练的知识。
(3)有危险因素的病人应该明白失去保护性感觉的危险性,每天监测足部的重要性,适当的足部护理,包括以软毛巾温水清洁足部和做好趾甲和皮肤护理和适当的鞋袜的选择。
(4)关于洗脚每日用热水泡脚1~2次,既能保持足部卫生,又能促进血液循环,但水温要<38℃,以免造成
烫伤,由家人试水温,或本人用手试水温,不可用脚试水温,因为脚感觉神经受到损伤,已经迟钝。
(5)病人对上述知识的有否充分理解,并对指导足部合适的监测和护理能力应予以评估。
(6)有神经病变的
糖尿病人应给予逐渐地穿着新鞋的忠告,以最大可能地减少水疱和溃疡的形成。
(7)避免足部针灸治疗,以防意外感染。
(8)足部按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推、搓、捏等损伤皮肤的动作。
(9)在寒冷的冬季,要注意保暖。
(10)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因为足是下肢的末梢,供血供氧较其他组织少,尤其是当血糖控制不良时,会使足部微循环发生障碍,供血供氧明显减少,造成糖尿病足发生的隐患。
(11)有视力障碍、行动不便或有认知困难的病人,因其丧失了评估足部情况和及时反应的能力,需由其他家庭成员给予认真有效的帮助。
(12)对于可预见有溃疡或截肢危险的
糖尿病人要进行重点的足部检查和足部自我保护的教育课程。
5.对糖尿病足病医护人员的教育
(1)所有相关人员应通过神经病学、血管病学和皮肤病学、肌肉骨骼系统的考试。
(2)要选择对糖尿病足防治有兴趣的医护人员授予进一步的训练,以给高危足病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3)对于
糖尿病病人的教育需要专家征求意见和专门技术,包括鞋类的矫正、趾甲、胼胝的护理和足部的外科处理等。
6.足部皮肤护理和保养 足部皮肤护理和保养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环节。在严格控制血糖和纠正不良代谢状态的基础上,注意足部卫生和避免足部外伤可以有效的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1)皮肤的护理:
①每晚用温水(不超过35℃)和中性香皂洗净双脚,并用柔软的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特别是足趾缝间要避免擦破,以防发生微小的皮肤损伤。
②擦干后涂上润滑油(润滑乳或营养霜),充分摩擦,以保持皮肤的柔软性,清除鳞屑,防止干裂,趾间不需涂擦。如果皮肤有压痛,可每周用75%的酒精擦1次。
③按摩足部时要从趾尖开始,逐步向上,这样有利于血液循环。
④若趾甲干脆,每晚可用中药硼砂(每升水用一汤匙,约15g),微温水将足浸泡30分,软化趾甲,然后用软布按摩足趾周围,保持趾甲周围的干燥清洁。
⑤学会正确剪趾甲,不要把趾甲剪得过短,剪趾甲时必须顺横向剪直,可以用一个锉指甲用的小锉子将趾甲边缘锉圆滑。
⑥冬天要保持双脚温暖,可穿松软宽松的棉袜,千万不要用电热器或热水袋烘脚,以免
烫伤皮肤。并避免穿不合脚的鞋袜和赤脚行走。
⑦有些外用药物刺激性太强,必须经医生同意方可足部涂用。
(2)皮肤磨擦伤的护理:
①及时检查和尽早发现足部是否有水疱、裂口及擦伤等。因为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都是从微小创伤引起的,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②保持足部皮肤完整清洁。脚上表皮擦破时,不要用指甲去撕,而应立刻用香皂、酒精等消毒清洁,再以消毒过的绷带包扎,不需敷用药膏。如果使用鞋垫,应选大小适中的鞋垫,以免皮肤磨损受伤。如有以下各种情形时,应立刻请医生诊治:淤血、肿胀、发红、发热等。
③禁用刺激性消毒药水如碘酒等,必要时可用龙胆紫外搽。
④预防足部霉菌感染。每次洗脚或洗澡后,在趾间扑撒
痱子粉,保持局部干燥。若已患
足癣,可用克霉唑软膏,有继发感染的
足癣病人应使用1∶8000过锰酸钾溶液洗脚,1~2次/d,擦干后外用消炎药膏及纱布包裹,必要时应口服抗生素。
(3)挑选一双合适的鞋:
①买鞋时要先在纸上画出大小、并剪好鞋样以作为选鞋标准。因为
糖尿病人多有周围神经病变而感觉迟钝,不能只凭感觉选鞋。
②选择布鞋为好,因为布鞋空气流通性能较好,可减轻足部出汗,引起足部皮肤过敏或感染的危险性也相应下降。
③避免穿高跟鞋宜穿平底鞋,由于高跟鞋可给足趾施加额外的压力,这样会影响血液循环,甚至造成挤压伤或水疱产生。
(4)鞋头不要太挤,要预留一定的宽度和长度,避免夹挤而影响末梢循环。
(5)购置的新鞋,最初几天对易摩擦部位,放置一点棉花等,初穿时应先试穿半小时,看看是否有哪个部位皮肤已被磨红肿等,如果没有问题发生,可逐步增长穿着的时间。
(6)经常检查鞋子的内部,注意有无粗边、裂痕或石子沙砾,应即时修补和清除。